香港創業者組團到創交會“取經”
根據統計,本屆大灣區高校參展項目為137個,占總體參展數的30%,其中廣州大學展出的科技項目達到33個,居高校參展數量之最,香港理工大學以32個項目居第二名,中山大學以23個項目位居第三。
致力科技成果轉化
今年以來,創交會辦公室已在各基地舉辦了16場推介活動,實現了113個項目對接成功,87個項目簽約,交易金額為14.2億元。在廣州市政府等主辦單位主導下,創交會辦公室掛牌已陸續成立了16個“常態化”成果轉化基地,形成了1個展會、1個網絡交易平臺、N個轉化基地的“1+1+N”成果轉化模式。
香港創業青年考察大灣區不用“單打獨斗”
來自香港初創企業的項目數量也較去年有了大幅增長,今年香港館展區展出了24家初創企業的創新項目,行業涵蓋AR/VR、大健康、大數據、云計算、教育、軟件服務平臺等。值得注意的是,這群創業者的平均年齡為25歲。香港青年張家偉是軟件公司Hidden Boss的負責人。去年,該公司在學校協助下,研發了教育游戲軟件STEM CITY。軟件通過多樣的獎勵機制,讓小學生在游戲中學習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四門學科)知識,寓教于樂張家偉坦言,在香港創業需要面對人力成本、租金成本高,市場空間有限等問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出臺,讓他看到了開拓更廣闊市場的機遇。他正在考慮在大灣區尋找適合的產業園區,開設一個辦公室,吸收當地軟件開發人才,降低開發成本。值此次來穗,他參與了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孵化基地對接會,獲取了不少有用的資訊。約4家香港初創企業在該對接會上表達了強烈的落戶意愿。“一個人只能單打獨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頒布后,香港特區政府舉辦了不少活動,讓有志于在大灣區大展身手的香港創業者聚攏在一起,組團到多地‘取經’,比單打獨斗好多了。”他說。
據悉,為了支持大灣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創交會辦公室在會前會后組織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動員會、成果交流會、項目對接推介會、成果發布會等交流對接活動,有效提高了成果轉化對接的成功率。今年以來,創交會辦公室已在各基地舉辦了16場推介活動,實現了113個項目對接成功,87個項目簽約,交易金額為14.2億元。引進和輸出科技成果,助力全球科研成果加速轉化落地,是創交會永恒的使命。在廣州市政府等主辦單位主導下,創交會辦公室已陸續成立了16個“常態化”成果轉化基地,形成了1個展會、1個網絡交易平臺、N個轉化基地的“1+1+N”成果轉化模式,通過整合政府、企業、高校等各方面的創新資源,打造的“產學研資協同創新平臺”,有望成為大灣區產業轉型的核心驅動力。
推薦閱讀
-
物流企業發展前景廣闊
2020-03-22 -
香港搬家到廣州,香港搬屋至廣州市
2025-07-04 -
香港搬家到南充,香港至南充搬屋
2018-10-20 -
深圳將選出20名“最美科技工作者”
2021-11-14 -
專業物流助武漢紅會
2020-02-03 -
鐵路國慶假期運輸期間售票情況如何
2024-09-23 -
中港物流新政集中發布
2018-09-10 -
劉強東預言應驗快遞市場將變天
2021-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