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10億個包裹時代”得益網絡
“建立物流骨干網加快了資源配置的速度和效率,縮短了資源從供給方到需求方的時間,更好滿足了市場需求。”
一天10億個包裹,出現在今年天貓“雙十一”這一天。從2009年“雙十一”單日的26萬訂單“爆倉”,到如今的單日10億包裹平穩度過,4000倍的包裹增長并沒有讓物流崩潰,反倒是激發了質的蛻變。
筆者認為,我國物流進入“10億個包裹時代”,得益于物流的“網絡效應”,即是“國家智能物流骨干網”的功勞。
網絡效應是以色列經濟學家奧茲·夏伊(Oz Shy)提出的,指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加,所有用戶都可能從網絡規模的擴大中獲得更大的價值。此時,網絡的價值呈幾何級數增長。這種情況,即某種產品對一名用戶的價值取決于使用該產品的其他用戶的數量,在經濟學中稱為網絡外部性,或稱網絡效應。
真正使得物流呈現“網絡效應”的是“國家智能物流骨干網”,是指新物流的物理網絡和數據要素的智能協同,包括人、貨、倉、場、車、關、港等的聯絡與升級,既有無人倉、無人車、智能柜等新物種,也包括對現有物流要素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可以說,“國家智能物流骨干網”是數字時代的新基礎設施,是連接新零售、新制造的關鍵體系,將會重塑未來人與資源的關系,讓便捷真正融入到企業生產經營和人民生活的每個環節。
實際上,當網上購物出現的時候,它的弊端也非常明顯,購物所帶來的等待快遞的時滯、退貨換貨的時間成本和溝通成本等,這些都成為了他們相較于傳統購物的劣勢。而阿里敏銳地發現了這一點,如果想要讓網上購物真正風靡起來,縮短商品到消費者手中的時間是必須要解決的事情。所以,馬云早在2013年就聯手“通達系”等快遞公司,共同成立了智慧物流平臺菜鳥網絡,借用阿里巴巴在科技、協同、數據方面的優勢,推動快遞物流行業向前發展。在菜鳥網絡成立的五年以來,先后完成了包裹數字化、行業自動化、智能化的關鍵步驟,成為中國快遞業的基礎設施平臺。
更重要的,通過利用高新技術,物流骨干網將一個個單打獨斗的快遞公司和物流網點捏合成了一個龐大密集的網絡。
物流行業就是典型的具有網絡效應的行業,如果有足夠多的使用者,那么其網絡就會具有價值。就如同物流網點一樣,單個的物流網點和物流公司會受地域、規模、人力的限制影響其配送范圍和速度,而當越來越多的物流網點和物流公司緊密聯系在一起,將會突破地域和規模的限制,在充分整合各自資源的情況下,利用網絡效應的正反饋,提升物流效率。
這個巨大的網絡,讓消費者與產品的距離由“天涯”變成“咫尺”。
曾幾何時,網上購物等待一周才能收到貨是多么的尋常,當日達、次日達幾乎是癡人說夢,而在不久之后的今天,當日達、次日達已經覆蓋了1600多個區縣,就連進口產品也借由秒級響應的迅速通關方式,實現了3-5天的速度提升。消費者距離自己理想商品的距離,也從地圖上的成百上千公里轉變成了48小時、甚至24小時。
同時,從經濟學角度來說,建立物流骨干網也是提升資源配置效率的要求。
資源充分流動是資源優化配置的要求之一,而充分流動的隱含條件就是對資源流動速度的要求。建立物流骨干網加快了資源配置的速度和效率,縮短了資源從供給方到需求方的時間,更好滿足了市場需求。對于企業來說,原材料入庫的速度,決定了自己企業的生產開始時間,而產品銷售的速度,則決定了企業資金回籠的速度,所以,在物流骨干網的幫助下,企業的生產經營效率將會加快,資金回籠速度也會提升,自然經濟效益也會上升。
竊以為,隨著“國家智能物流骨干網”的逐步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運輸所帶來的時間成本將會越來越小,網上購物的時滯效應也會越來越弱。物流行業的“網絡效應”愈發強大,“10億包裹時代”也將真的每天平靜如水地發生。
推薦閱讀
-
香港搬家到北京市流程
2019-10-26 -
香港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正式接受申請
2023-09-05 -
香港大學生央企實習感悟
2018-07-17 -
物流企業跟風搭建網絡貨運平臺
2021-01-15 -
香港居民成假期客流“主力軍”
2019-06-09 -
香港搬家到南平,香港搬屋到南平正常流程
2023-02-13 -
圓通空運物流已正面PK順豐
2020-10-05 -
香港到懷化搬家公司,中港搬家
2019-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