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怎樣節水又防澇
這座七百多萬人口的城市,可飲用的淡水資源并不豐富。香港沒有大河和自然的湖泊。地下水稀少又難以汲取。香港的地形多山,也難以建設水庫。在這樣的困境之下,香港只能嚴重依賴廣東省的供水。
另一方面,香港是亞洲最潮濕的城市之一。熱帶風暴和暴雨無數次拜訪這座城市。山上的徑流時常沖入人口密集的都市核心,造成填海而成的低地頻繁發生洪水和內澇。
以上種種因素令香港的用水問題顯得復雜。不過,香港人也創造了許多有趣的解決方案。比如,香港從上世紀50年代起,就采用了一種在世界各大城市中屬特例的節水方案:香港的廁所單獨采用一套特殊的沖水水管。香港沒有把稀缺的淡水資源浪費在沖馬桶上,而是利用海水。香港沿海的42家水處理廠通過一套巨型的管道網絡,把處理過的海水輸往商戶和居民的馬桶水箱。這套方案把香港的淡水消耗減少了20%。
在高層建筑林立的商業區灣仔,那里的水廠工程師Season Chan向我展示了系統的運作:四個巨無霸般的水泵從海中抽水。通過金屬網過濾掉水生物、漂浮的塑料制品和其他垃圾。之后開始海水處理的流程——沒有飲用水那樣復雜的工序,消耗的成本很低。
直流電通過海水,開啟電解產氯的化學反應,從中產生次氯酸鹽,既能給水消毒,也可以消除海水的異味。Chan告訴我:“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和試錯,我們不但大大降低了海水沖廁的成本,也把這套系統推廣到整個香港。”香港的另一個問題是降水頻繁——這也催生了另一套排水方案:在城市的山勢趨緩地帶,有大量運動場地,規劃者在場地之下建造控制雨水流量的水池,然后再分流向繁忙的商業街和高樓地區。在這些場地之下,是巨大的地下貯存水庫。在暴雨時節,水池會吸納從山上涌下的徑流,暫時貯留,以防止洪水淹沒下方的城市。這座水池可以貯存60000立方米水量,相當于24個奧運會的標準泳池。
香港渠務署的高級工程師Ellen Nga See Cheng,領我進入水池一探究竟:這座水池像是一個巨大的地下停車空間,有5個足球場的長度。灰色混凝土墻壁和一望無盡的混凝土柱子支撐起3米高的天花板。當時地面濕滑,散落著一些垃圾,是臺風“苗柏”帶來的殘留物。
Cheng把這座水池比作海綿。“海綿城市”是指利用一系列綜合方案控制都市區域的洪澇:通過淺凹綠地和透水路面,讓雨水加快滲入地下是一種方案;而游樂場這類,采用的則是更偏向工程學的方案。
Cheng告訴我:“我們沒有多余的空間貯存山上涌向城里的洪水。40%的香港土地屬于不可開發的生態保護地區,其他地方都已經造滿了。利用地下空間是唯一的方法。跑馬場游樂場就成了自然的選擇。”
這個貯水項目耗資17億港元,在2017年3月全面竣工。但這不是香港第一個水池,首個這類項目在2004年建成,在一座足球場兼橄欖球場之下,能貯存二倍的水量。不過,跑馬場游樂場的貯水池在技術上更加先進。貯水池的系統由計算機操作,直接和香港天文臺連接。當系統監測到將有強降水,水池就開始啟動。隨著雨勢的減弱,水池會自動排水,安全地釋放進相應的管道。
有批評者認為,系統并沒有充分利用臺風降水。目前,日均只有10立方米的水量用于養護郊野綠地的草地和休閑空間的樹木。雖然不久之后賽道也能利用降水,但大多數的降水還是流進了大海。Cheng告訴我,隨著未來成本的降低,他們會在適當的時候引入收集臺風降水的技術。
另一方面,這座貯水水池似乎還能有效地控制洪水。渠務署的工程師認為,2017年6月的“苗柏”臺風過境時,系統的運行符合了他們的預期;2017年10月的臺風,系統也沒有讓他們失望。
Cheng說:“多山地形、土地緊張和降水頻繁,一并促成了嚴重的城市洪澇。我們需要地下貯水系統來充當城市的海綿。”
推薦閱讀
-
中國至美國海運貨運物流訂單激增
2025-05-16 -
電商物流需求連續回升
2018-10-10 -
香港為何能坐穩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2021-09-29 -
香港搬家到鄭州市
2020-01-02 -
香港是內地品牌走向國際市場重要渠道
2024-03-03 -
香港搬家到福建,香港搬屋至福建運輸方式
2021-02-19 -
香港到阜陽搬家公司,中港搬家
2019-07-14 -
香港搬家到萊蕪,香港搬屋到萊蕪正常流程
2023-04-22